|
|||||||||||
| 技術交流 | 電路欣賞 | 工控天地 | 數(shù)字廣電 | 通信技術 | 電源技術 | 測控之家 | EMC技術 | ARM技術 | EDA技術 | PCB技術 | 嵌入式系統(tǒng) 驅動編程 | 集成電路 | 器件替換 | 模擬技術 | 新手園地 | 單 片 機 | DSP技術 | MCU技術 | IC 設計 | IC 產業(yè) | CAN-bus/DeviceNe |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19 |
| 作者:akaer 欄目:模擬技術 |
/*-----------------------------------------------------------------*/ 寫在前面 一年之際在于春,大家一起Reload! 這篇技術文獻的內容我覺得很棒,因此決心翻譯出來與大家共同學習。文章比較長,還沒有全部完成,從今天起我將按章節(jié)順序慢慢貼出來。 翻譯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部分內容已經(jīng)編入高光天老師的《ADI產品應用技術叢書》,因此直接摘抄了一些,并在我的譯文中做了標注。 限于水平,有的地方很可能不準確甚至有錯誤,希望大家支持,歡迎大家指正! akaer /*-----------------------------------------------------------------*/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0 作者:ADI 譯者:akaer 標題:Mixed Signal CIRCUIT Techniques 目錄 Introduction 前言 Resistance 電阻器 Resistance of Conductors 導體的電阻 Skin Effect 趨膚效應 Voltage Drop in Signal Leads “Kelvin” Feedback “開爾文”反饋技術 Leakage in Insulators 絕緣材料的漏電現(xiàn)象 Guard Rings 等電位保護環(huán) Electrostatic Damage (ESD) 靜電放電危害 Parasitic Effects in Resistors 電阻器的寄生效應 Inductive resistors 電阻器的電感特性 Thermo-electric Effects 熱偶效應 Stability & Matching 電阻的穩(wěn)定性與匹配 Voltage Variation of Resistance高阻值電阻器的非線性 Johnson Noise 約翰遜噪聲 Capacitance 電容器 Stray Capacitance 分布電容 Capacitive Noise & Faraday Shields 容性耦合噪聲與法拉第屏蔽 Parasitic Effects in CAPACITORs 電容器的寄生特性 CAPACITOR Leakage 電容漏電 Series/Loss Resistance 等效串聯(lián)電阻 Inductance of CAPACITORs 電容器的電感特性 Dielectric Absorption 介質吸收 Inductance 電感器 Stray Inductance 分布電感 Mutual Inductance 互感 Ringing 振蕩 Parasitic Effects in Inductors 電感器的寄生特性 Q or “Quality Factor” Q值/品質因數(shù) Grounding & Signal Routing 接地與布線技術 Signal Return Currents 信號返回電流 Ground Noise and Ground Loops 地線噪聲與地線環(huán)路 Star (Mecca) Grounds 星形接地技術 Separate ANALOG and DIGITAL Grounds 區(qū)別對待模擬地和數(shù)字地 Ground Planes 整面接地 Transmission Lines 傳輸線 SYSTEM Grounds 復雜接地 Signal Routing 信號線的布線要求 POWER Supplies 電源 POWER Supply Noise 電源噪聲 Switching-mode POWER Supplies 開關電源 Electromagnetic Interface 電磁干擾 Radio Frequency Interface 射頻干擾 Photoelectric Effects 光電效應 LOGIC 數(shù)字電路 Fan-out 扇出能力 Timing variations 時序偏差 Sampling clock noise 采樣時鐘帶來的噪聲 LOGIC noise 開關噪聲 Problems Areas 其他注意事項 Limitations of SPICE Modeling SPICE模型的局限性 Sockets 關于器件插座 Prototyping High Performance ANALOG CIRCUITry 高性能模擬電路的搭試 References 參考資料 * - 本貼最后修改時間:2006-4-24 22:12:58 修改者:akaer |
| 2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damzhao 于 2006/2/19 23:26:00 發(fā)布:
不錯!但是有些地方不太準確或不簡潔 偶改了一下: 目錄 Introduction 簡介【導論】 Resistance 電阻 Resistance of Conductors 導體電阻 Skin Effect 趨膚效應 Voltage Drop in Signal Leads--- “Kelvin” Feedback 信號線上電壓降--- “開爾文”反饋 Leakage in Insulators 絕緣體漏電 Guard Rings 保護環(huán) Electrostatic Damage (ESD) 靜電放電危害 Parasitic Effects in Resistors 電阻器寄生效應 Inductive resistors 感性電阻器 Thermo-electric Effects 熱電效應 Stability & Matching 穩(wěn)定性與匹配 Voltage Variation of Resistance高阻值電阻器的非線性 Johnson Noise 約翰遜噪聲 Capacitance 電容 Stray Capacitance 分布電容 Capacitive Noise & Faraday Shields 容性噪聲與法拉第屏蔽 Parasitic Effects in CAPACITORs 電容器寄生效應 CAPACITOR Leakage 電容漏電 Series/Loss Resistance 等效串聯(lián)電阻 Inductance of CAPACITORs 電容器電感特性 Dielectric Absorption 介質吸收 Inductance 電感 Stray Inductance 分布電感 Mutual Inductance 互感 Ringing 振鈴 Parasitic Effects in Inductors 電感器寄生效應 Q or “Quality Factor” Q值/品質因數(shù) Grounding & Signal Routing 接地與信號布線 Signal Return Currents 信號返回電流 Ground Noise and Ground Loops 地噪聲與地線環(huán)路 Star (Mecca) Grounds 星形接地技術 Separate ANALOG and DIGITAL Grounds 分離模擬地和數(shù)字地 Ground Planes 地平面 Transmission Lines 傳輸線 SYSTEM Grounds 系統(tǒng)接地 Signal Routing 信號線排布 POWER Supplies 電源 POWER Supply Noise 電源噪聲 Switching-mode POWER Supplies 開關電源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電磁干擾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射頻干擾 Photoelectric Effects 光電效應 LOGIC 數(shù)字電路 Fan-out 扇出 Timing variations 時序偏差 Sampling clock noise 采樣時鐘噪聲 LOGIC noise 邏輯噪聲 Problems Areas 其它注意事項 Limitations of SPICE Modeling SPICE模型的局限性 Sockets 接插件 Prototyping High Performance ANALOG Circuitry 高性能模擬電路樣機 References 參考資料 |
|
| 3樓: | >>參與討論 | ||||||||||||||||||||||||||
| 作者: akaer 于 2006/2/20 22:06:00 發(fā)布: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1
* - 本貼最后修改時間:2006-2-26 1:12:15 修改者:akaer |
|||||||||||||||||||||||||||
| 4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kaer 于 2006/2/20 22:22:00 發(fā)布:
回復 adamzhao 謝謝支持! 你的翻譯我仔細看過,很多地方改得簡潔多了。 Resistance我譯作“電阻器”的確不妥。本文主要是討論非理想因素和現(xiàn)象,我想了想,按作者的意思應該是“電阻”更準確,RESISTOR譯作電阻器似更合適。二者的區(qū)別是,resistance表示性質,RESISTOR表示具體的元件。類似地,Capacitance和Inductance譯作“電容”和“電感”,CAPACITOR和INDUCTOR譯作“電容器”和“電感器”。后面我會注意這個問題。 * - 本貼最后修改時間:2006-2-21 8:42:24 修改者:akaer |
|
| 5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2/21 1:22:00 發(fā)布:
有些地方看看正文好譯一點 比如:Voltage Drop in Signal Leads “Kelvin” Feedback,應是“抵消信號線壓降的開爾文反饋(技術)”,但光看這點東西(原文),就不好譯了。 一年多年的感受:進步了一點了,現(xiàn)在回去看以前的翻譯,有時自己也覺得好好笑,好青澀。大家的都有,只是我的太多了...... 感謝akaer百忙中抽時間為我們翻譯這樣好的文章。 *************************************************** akaer: Voltage Drop in Signal Leads “Kelvin” Feedback “開爾文”反饋技術 adamzhao: Voltage Drop in Signal Leads--- “Kelvin” Feedback 信號線上電壓降--- “開爾文”反饋 |
|
| 6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2/21 1:46:00 發(fā)布:
哪位找一下“混合信號電路”的概念 有個正式的比較好 * - 本貼最后修改時間:2006-2-21 1:47:49 修改者:iC921 |
|
| 7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kaer 于 2006/2/21 8:55:00 發(fā)布:
回復ic921 謝謝鼓勵! 關于“混合信號”或者“混合信號電路”我暫時沒有權威的定義。只是看很多生產ADC、DAC甚至MCU、FPGA的廠商和做數(shù)據(jù)采集卡的廠商都這么說自己的產品。 |
|
| 8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computer00 于 2006/2/21 9:45:00 發(fā)布:
應該是模擬、數(shù)字、高頻等這些信號同時在一起吧 |
|
| 9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child_hood 于 2006/2/21 14:13:00 發(fā)布:
什么是混合信號電路 什么是混合信號電路? |
|
| 10樓: | >>參與討論 | ||||||||||||||||||||||||||||||
| 作者: akaer 于 2006/2/21 22:28:00 發(fā)布: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2
* - 本貼最后修改時間:2006-3-2 22:26:18 修改者:akaer |
|||||||||||||||||||||||||||||||
| 11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2/22 1:45:00 發(fā)布:
這個翻譯,好難! |
|
| 12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hyonggang 于 2006/2/23 14:54:00 發(fā)布:
樓主辛苦了 要是樓主能把公式貼上來就更好了 |
|
| 13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kaer 于 2006/2/24 18:04:00 發(fā)布:
回復hyonggang 謝謝!公式和插圖其實已經(jīng)備好,但是好象電腦有問題,上傳了幾次都不成功。我會盡快補上的。 |
|
| 14樓: | >>參與討論 | ||||||||
| 作者: akaer 于 2006/2/24 18:13:00 發(fā)布: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3
* - 本貼最后修改時間:2006-2-26 0:22:42 修改者:akaer |
|||||||||
| 15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2/24 20:03:00 發(fā)布:
圖片最好傳到自己的BLOG里,避免時間長了被沖掉 這不是確認的認識,但應當會有此事。 |
|
| 16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蔣軍2155 于 2006/2/25 10:50:00 發(fā)布:
感謝你們! 樓主辛苦了!雖然上面的很多東西我現(xiàn)在看不懂,但還是要感謝你們! |
|
| 17樓: | >>參與討論 | ||||||||||||||||||||
| 作者: akaer 于 2006/2/25 23:48:00 發(fā)布: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4
* - 本貼最后修改時間:2006-2-26 1:15:30 修改者:akaer |
|||||||||||||||||||||
| 18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kaer 于 2006/2/25 23:51:00 發(fā)布:
回復:蔣軍2155 讓你受益是我們的快樂! |
|
| 19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likee 于 2006/2/26 17:49:00 發(fā)布:
英語沒過六級,看起來有些困難 英語沒過六級,看起來有些困難 |
|
| 20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jz0095 于 2006/3/2 1:52:00 發(fā)布:
大致看了一下有疑問的地方 [012]This, of course, is a DC effect. effect這里譯成效果可能好一些。趨膚后相當于增加了導線的電阻,但這是否就是作者指的DC含義?比較費解。 [14]方阻的單位 從前面的內容看,是公制,單位是平方米。其實1平方米的方阻跟1平方厘米的是一樣的。 |
|
| 21樓: | >>參與討論 | ||||||||||||||||||||
| 作者: akaer 于 2006/3/2 22:15:00 發(fā)布: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5
|
|||||||||||||||||||||
| 22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kaer 于 2006/3/2 22:30:00 發(fā)布:
回復jz0095 [012] 對“DC effect”我不得要領,后面再考慮。 [014] 您說的“方阻”是什么意思? |
|
| 23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3/3 0:01:00 發(fā)布:
聯(lián)系上下文,我覺得[012]開頭應當為這樣來: jz0095 發(fā)表于 2006-3-2 01:52 模擬技術 ←返回版面 大致看了一下有疑問的地方 [012]This, of course, is a DC effect. effect這里譯成效果可能好一些。趨膚后相當于增加了導線的電阻,但這是否就是作者指的DC含義?比較費解。 [14]方阻的單位 從前面的內容看,是公制,單位是平方米。其實1平方米的方阻跟1平方厘米的是一樣的。 ================ >>參見[011]處: [011] A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effect of PCB track resistance consider a 16-bit ADC with a 5k ohm input resistance which has 5 cm of 0.25 mm PCB track between it and its signal source. This track has a resistance of approximately 0.09 ohms and introduces a gain error of 0.09 ohms / 5000 ohms (0.0018%) which is well over 1 LSB (0.0015% for 16 bits). [011] 下面用一個16位模數(shù)轉換器的例子來說明PCB導線電阻對性能的影響。假設信號源到ADC的導線長度為5cm,線寬0.25mm,ADC的輸入電阻為5kΩ。那么導線的電阻大約是0.09ohm,將產生0.09/5000(0.0018%)的增益誤差,這已經(jīng)超出了1LSB(對于16位ADC,1LSB為0.0015%)。 這里所計算的只是直流電阻,而沒有考慮交流阻抗(趨膚效應)。從這個意義上理解,“This, of course, is a DC effect. At high frequencies we must also consider the "skin effect" where inductive effects cause currents to flow ONLY in the surface of conductors.”應當譯為: 當然,這只是直流方面的效應。對于高頻,還必須考慮電感效應所引起的電流只在導體的表面流動的“趨膚效應”。 我感覺這樣比較好。akaer不必將其引到定義上來是不是看上去顯得更自然些? “方阻”我也不太懂....不過,這個詞很有意思,好象很專業(yè)的樣子。勞請詳細解釋。 * - 本貼最后修改時間:2006-3-3 0:09:26 修改者:iC921 |
|
| 24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jz0095 于 2006/3/3 3:33:00 發(fā)布:
方阻 這是混合集成電路中用到的術語,即正方型片電阻的片電阻率。當厚、薄膜電阻材料的電阻率一定、厚度一定時,總電阻就取決于電阻的長寬尺寸。 基于上面的條件,取方阻有這樣的好處:無論尺寸如何變,也無論單位尺寸量綱是什么,只要是方型,它們的阻值就是相同的。比如一個1mm見方的電阻為10歐,將其長度增加10倍,電阻就變成100歐;如果再將寬度加大10倍,這100歐就又變回到10歐。 在混合集成電路的電阻設計中,人們選用不同的方阻作為不同的基準。對于不同的電阻,只要在所選基準的基礎上計算其長寬比就大致OK了。比如片電阻率(方阻)為10歐姆,即10歐/口,100歐=(10歐/口)x(L/W),其中L/W=10。精度由激光切割來修正。 方阻寬度的選擇要考慮功率容量的因素,在高頻下還要考慮分布電感、電容和傳輸線的效應。 |
|
| 25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kaer 于 2006/3/3 22:16:00 發(fā)布:
回復jz0095和iC921 [012] 同意ic921的判斷,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014] “方阻”的解釋對我而言還是挺新鮮的:),對照了原文,感覺只能這么解釋。 |
|
| 26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3/3 22:19:00 發(fā)布:
客氣了,偶然所得還是有的嘛 對我來說,買彩票的話有中彩的可能了? |
|
| 27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jz0095 于 2006/3/4 3:28:00 發(fā)布:
同意IC921對[012]的解釋 是要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 |
|
| 28樓: | >>參與討論 | ||||||||||||
| 作者: akaer 于 2006/3/7 22:39:00 發(fā)布: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6
* - 本貼最后修改時間:2006-3-10 23:13:56 修改者:akaer |
|||||||||||||
| 29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3/7 23:09:00 發(fā)布:
[031] [031] When we MODEL a CIRCUIT, either informally or with a program such as SPICE, we generally assume that a RESISTOR is a simple resistant. In fact any RESISTOR is a much more complex DEVICE containing, at the very least, an inductance, a noise source, a CAPACITOR and two thermocouples. [031] 在分析電路的時候,不論是粗略分析還是借助于SPICE這樣的軟件,通常都會視電阻器為純電阻。然而,電阻器的電路模型遠不是這么簡單,它包含更多的內容,至少包含一個電感、一個噪聲源和兩個熱電偶 >>黑體處,看不出沒有“電路模型”的含義。 [032] 電阻器多多少少都有些電感(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即便是一段直導線也有電感) [032] 電阻器多多少少都有些電感(即便是一段直導線也有電感) |
|
| 30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kaer 于 2006/3/10 23:06:00 發(fā)布:
回復IC921 [031] 呵呵, 翻譯的時候的確是發(fā)揮了一下。我想改為“實際上所有的電阻器都更加復雜”,如何? [032] 同意補充。 |
|
| 31樓: | >>參與討論 | ||||||||||
| 作者: akaer 于 2006/3/10 23:07:00 發(fā)布: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7
[譯者注]:部分文字摘錄自《ADI產品技術指南》(高光天 1997) |
|||||||||||
| 32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3/11 1:17:00 發(fā)布:
我看這樣吧 [031] 呵呵, 翻譯的時候的確是發(fā)揮了一下。我想改為“實際上所有的電阻器都更加復雜”,如何? ----------- [031] 實際上中的電阻器遠比這樣的要復雜 可以嗎?原本就好好的。不過,整句處理更好: [031] When we MODEL a CIRCUIT, either informally or with a program such as SPICE, we generally assume that a RESISTOR is a simple resistant. In fact any RESISTOR is a much more complex DEVICE containing, at the very least, an inductance, a noise source, a CAPACITOR and two thermocouples. [031] 在分析電路的時候,不論是粗略分析還是借助于SPICE這樣的軟件,通常都會視電阻器為純電阻。實際中的電阻器卻是一個極復雜的器件,它至少包含一個電感、一個噪聲源和兩個熱電偶。 其實滿簡單的:原來我只注意到了“模型”沒有注意到原文黑體處和后面的部分就是DEVICE的定語,這樣譯法又直又通順。但加一個“卻是”才顯得舒服。 |
|
| 33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kaer 于 2006/3/13 20:11:00 發(fā)布:
回復ic921 [031] 同意您的修改。您真是個認真的人。 |
|
| 34樓: | >>參與討論 | ||||||||||
| 作者: akaer 于 2006/3/13 20:22:00 發(fā)布: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8
|
|||||||||||
| 35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3/13 23:08:00 發(fā)布:
黑體處怎么想到的?我從來沒想到過,學習了! [037] THERMAL effects other than thermocouple effects will also affect the accuracy of CIRCUITs using resistors. Resistors are never completely stable with temperature and if either th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s, or the actual temperatures of two resistors in a PRECISION CIRCUIT are mismatched the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IRCUIT will suffer. Temperature mis-match of two identical resistors in similar environments may arise from differences in self-heating or other causes.3 [037] 除了電阻的熱偶效應以外,電阻的熱效應也會影響電路的精度。電阻器的阻值總是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在高精度電路中,如果兩只電阻器的溫度系數(shù)有差異,或者其周圍的氣溫不同,會因阻值的“失配”而影響電路的性能。兩只工作在同樣環(huán)境中的同樣的電阻器,也會因為自身發(fā)熱存在差異或其它原因而引起溫度失配。[3] 2 Temperature mis-match of 還有點不清楚,先這么來一下吧.... 1 感覺:讓then有點因果關系比較好! ----------------------------- [037] 除了電阻的熱偶效應以外,電阻的熱效應也會影響電路的精度。電阻器的阻值總是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在高精度電路中,如果兩只電阻器的溫度系數(shù)有差異,或者其周圍的氣溫不同,就會出現(xiàn)“失配”(mis-match)的現(xiàn)象,電路精度就會受到影響。即便在相同環(huán)境中工作的兩只電阻器,也會因為自身發(fā)熱等原因出現(xiàn)失配問題。[注3] |
|
| 36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damzhao 于 2006/3/14 13:22:00 發(fā)布:
akaer 是 亞嵌小組 的嗎? 好奇,呵呵! thermocouple 物理上一般譯為:熱電,熱電偶 |
|
| 37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kaer 于 2006/3/15 22:23:00 發(fā)布:
回復ic921和adamzhao 你們的建議挺好的! :) adamzhao,我的ID的來歷很簡單:以前我參加過AKA嵌入式小組的周末講座,挺受感動,就起了這個名字宣傳他們,也鼓勵自己。我當然也夢想成為AKA的成員,但差距太大,所以還不是。 |
|
| 38樓: | >>參與討論 | ||||||||||||||||||||||||
| 作者: akaer 于 2006/3/15 22:40:00 發(fā)布: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9
|
|||||||||||||||||||||||||
| 39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damzhao 于 2006/3/16 12:13:00 發(fā)布:
偶也在看這篇文章 :-) [045] Johnson noise is PUREly an effect of resistance. The Johnson noise of complex impedances consists ONLY of the Johnson noise of the resistive PART of the impedance, so PURE capacitance or inductance does not have Johnson noise, even though it has an impedance. 熱噪聲純粹是電阻的效應。復阻抗的熱噪聲僅僅是電阻部分的熱噪聲,因此理想的電容器或電感器雖然有阻抗,但并沒有熱噪聲。 【注】: 關于阻抗部分可以參考一下英文版的電磁學或AGILENT的impedance maeasurement HANDBOOK(pdf檔),里面這些概念解釋的比較清楚! PS:這篇文章講的太好了,各個重要的方面都講到了!偶現(xiàn)在總是在睡覺前讀一段,呵呵! |
|
| 40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damzhao 于 2006/3/16 23:50:00 發(fā)布:
我說的是akaer正在翻譯的這篇,呵呵! 不過impedance measurement HANDBOOK也不錯,偶原來就是參考這篇文章給老板科普了一把阻抗測量,呵呵 |
|
| 41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3/17 2:06:00 發(fā)布:
嘿嘿,似乎是你這篇有不同尋常的細膩! 沒時間搞了,不然和你一起玩掉它.... |
|
| 42樓: | >>參與討論 | ||||||||||||||||
| 作者: akaer 于 2006/3/27 21:37:00 發(fā)布: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10
|
|||||||||||||||||
| 43樓: | >>參與討論 | ||||||||||||||||||||||||||||||
| 作者: akaer 于 2006/3/27 22:06:00 發(fā)布: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11
|
|||||||||||||||||||||||||||||||
| 44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3/27 22:07:00 發(fā)布:
辛苦了! |
|
| 45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kaer 于 2006/3/27 22:12:00 發(fā)布:
回復IC921及各位 上周起事情多起來, 發(fā)貼少了,一直置頂,實在不好意思! |
|
| 46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3/30 22:06:00 發(fā)布:
不要客氣 雖然翻譯似乎有點被人冷落了,但這是最好的自身提高過程方法之一,而國內文獻中,要看到那么翔實實用是不容易的,因此,我一直是向這些帖子“偏心”的,也有所偏愛……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因為外語不好而痛失良好的就業(yè)機會是大有人在的。 |
|
| 47樓: | >>參與討論 | ||||||||||||||||||
| 作者: akaer 于 2006/3/30 22:07:00 發(fā)布: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12
|
|||||||||||||||||||
| 48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kaer 于 2006/3/30 22:12:00 發(fā)布:
回復ic921 謝謝! |
|
| 49樓: | >>參與討論 | ||||||||||||||||||||
| 作者: akaer 于 2006/4/4 22:06:00 發(fā)布: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13
|
|||||||||||||||||||||
| 50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computer00 于 2006/4/4 22:22:00 發(fā)布:
[096]第一句是意譯嗎?感覺直譯也可以啊 There is little point in taking great care in the choice of a non-inductive CAPACITOR if it is then unsuitably mounted. 如果電容安裝的位置不恰當?shù)脑,即使花很大精力去挑選一個無感電容,這也是沒啥效果滴~~~~~~~ |
|
| 51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Qanalog 于 2006/4/4 22:24:00 發(fā)布:
這也是沒啥效果滴~~~~~~~ =“還是無濟于事滴……”,更好的是“還是于事無補滴……” |
|
| 52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kaer 于 2006/4/4 22:49:00 發(fā)布:
回復圈圈和IC921 你們倆動作好快啊!你們提醒得對,這句我意譯偏多了。 圈圈的直譯挺好的,就是略有些口語化了,要是采用的話整個譯文就時髦多了:)。 IC921改得很嚴肅,感覺象有個老先生一邊在墻根磕煙鍋一邊拉長聲音說話,呵呵。 大家都正確地表達了意思,譴詞造句方面嘛......領會精神吧。:) |
|
| 53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4/4 23:07:00 發(fā)布:
呵呵,我不過是想幫助人加深理解 |
|
| 54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4/4 23:08:00 發(fā)布:
我要出去了,你們玩…… |
|
| 55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cavalryman 于 2006/4/7 14:46:00 發(fā)布:
看英文的不太理解,還是過來看看中文的 |
|
| 56樓: | >>參與討論 | ||||||||||
| 作者: akaer 于 2006/4/12 21:02:00 發(fā)布: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14
* - 本貼最后修改時間:2006-4-16 16:38:01 修改者:akaer |
|||||||||||
| 57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4/16 0:56:00 發(fā)布:
這個大家記住了,當然還有后面的!! [071] 片式陶瓷電容器非常適用于高頻去耦,但是由于它們的介質吸收較強,因此不適用于采樣保持器中的保持電容器! Dielectric absorption causes a CAPACITOR which is quickly discharged and then open-circuited to recover some of its charge. ----這句如何理解呢?為什么能這樣呢? [072] 用于采樣保持的電容器,其介質吸收應盡量低。最好的選擇是采用帶有內部保持電容的SHA,或者使用SHA廠商提供的配套電容! [073] 一般而言,聚脂型電容器的介質吸收最低,例如聚苯乙烯電容器、聚丙烯電容器和聚四氟乙烯電容器。不過,并非所有的聚酯型電容器都可以用于SHA,只有符合特定的工藝并通過檢測才能確保很低的介質吸收! 嘿嘿,想成為高手一定要多看E文文獻。何況這是譯好的。 |
|
| 58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4/16 1:02:00 發(fā)布:
另,上傳圖片最好在BOLG里進行 不然我來。 這些天圖片很不正常的,還不知道要持續(xù)多久呢! |
|
| 59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computer00 于 2006/4/16 1:08:00 發(fā)布:
這樣才叫介質吸收嘛, Dielectric absorption causes a CAPACITOR which is quickly discharged and then open-circuited to recover some of its charge. 介質吸收能使快速放電后然后再馬上開路的電容器恢復一部分電荷 這有點像蓄電池,放完電的電池,過段時間又會恢復一些電出來。 |
|
| 60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4/16 1:37:00 發(fā)布:
不懂,討教了,圈圈 ---------------- 1 介質吸收 ↓ 2 能使快速放電后 ←為什么要強調“快速”放電? ↓ 3 然后再馬上開路的電容器 ←為什么要要馬上開路?不能等嗎? ↓ 4 恢復一部分電荷 ←為什么是恢復一部分?好象是理所當然,呵呵 ----------------- 這到底是一種什么邏輯?什么關系? 不好意思,我讀書的時候一起沒有讀到這塊…… |
|
| 61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computer00 于 2006/4/16 9:21:00 發(fā)布:
這個剛好就是介質吸收的特點了 1 充電 ←部分電荷被介質吸收 ↓ 2 能它快速放電后 ←快速放電,介質中的電荷來不及流到極板上釋放。而原本存儲在極板上的則不一樣,放電時馬上流走。 ↓ 3 然后再馬上開路的電容器 ←如果放電久點,那么介質中存儲的電荷,也被放走了,等下就不能恢復出電荷了。 ↓ 4 恢復一部分電荷 ←因為在電容充電之后,介質吸收的就是一部分嘛^_^,那么恢復,當然也只能是充電的一部分了。 這樣就不是理想電容的特性了,因為部分電荷被介質吸收了,在放電時不能被迅速的釋放出來。 這跟蓄電池很類似的。蓄電池在快速放電時,化學能來不及轉化成電能,電池電壓就會下跌,看起來就像沒電了,但斷開負載后 放置一段時間,化學能又轉換成電能,并存儲在極板上,電壓又恢復了。 為什么存儲在介質里面的電荷會恢復呢?這個跟介質的被極化有關。 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并未見過專門這方面的介紹,可能有理解錯誤之處。 |
|
| 62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hitxing 于 2006/4/19 21:50:00 發(fā)布:
不錯 收藏 |
|
| 63樓: | >>參與討論 | ||||||||||||||||||
| 作者: akaer 于 2006/4/19 22:03:00 發(fā)布: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15
|
|||||||||||||||||||
| 64樓: | >>參與討論 | ||||||||||||
| 作者: akaer 于 2006/4/19 22:30:00 發(fā)布: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16
![]()
![]()
![]()
![]()
![]() |
|||||||||||||
| 65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4/19 23:06:00 發(fā)布:
這個好東西是好東西,可要打字呀 夫人幫你沒? |
|
| 66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kaer 于 2006/4/20 22:09:00 發(fā)布:
回復ic921 嘿嘿,謝謝斑竹關心,目前還是一個人翻譯。 |
|
| 67樓: | >>參與討論 | ||||||||
| 作者: akaer 于 2006/4/20 22:11:00 發(fā)布: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17
|
|||||||||
| 68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4/20 22:58:00 發(fā)布:
RINGING都叫掁鈴好吧? |
|
| 69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kaer 于 2006/4/21 22:49:00 發(fā)布:
回復IC921 是我錯了,正文用振鈴,標題卻用了振蕩。應該是振鈴的。 |
|
| 70樓: | >>參與討論 | ||||||||||||
| 作者: akaer 于 2006/4/21 23:06:00 發(fā)布: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18
![]()
![]() |
|||||||||||||
| 71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4/21 23:25:00 發(fā)布:
譯得不錯,但085中的N要用小寫n [085] 電感是電路的固有特性之一。雖然如此,與電阻器和電容器相比,電感器很少被視為精密元器件。這是因為與電阻器和電容器相比,電感器難以制造,其性能不穩(wěn)定,結構也不夠牢靠。nH級和數(shù)百uH以下的電感器,制造起來還相對容易一些,而高電感量的電感器則不夠穩(wěn)定,體積也比較大。 |
|
| 72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kaer 于 2006/4/24 22:09:00 發(fā)布:
回復IC921 謝謝! 您看得真細! |
|
| 73樓: | >>參與討論 | ||||||||||||||
| 作者: akaer 于 2006/4/24 22:12:00 發(fā)布:
研討翻譯: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19
|
|||||||||||||||
| 74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vic06 于 2006/4/29 8:55:00 發(fā)布:
能不能給小弟發(fā)個 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的文檔 能不能給小弟發(fā)個 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的文檔; 小弟剛畢業(yè),希望學些這方面的知識 |
|
| 75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vic06 于 2006/4/29 9:03:00 發(fā)布:
致版主akaer 給小弟發(fā)一份ADI AN-280 混合信號電路的設計技術 的資料吧! 剛剛走出校門,很想學這方面的。 不勝感激! |
|
| 76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vic06 于 2006/4/29 9:55:00 發(fā)布:
致版主akaer 我的郵箱:victorzhj@yahoo.com.cn 謝謝! |
|
| 77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4/29 10:18:00 發(fā)布:
直接GOOGLE“Mixed Signal CIRCUIT Techniques”就馬上現(xiàn)出了 不要百度它哦 |
|
| 78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akaer 于 2006/4/29 22:27:00 發(fā)布:
回復vic06 抱歉答復晚了. 這個資料是免費的公開的, 請到GOOGLE或者ADI網(wǎng)站搜索. |
|
| 79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busdriver 于 2006/5/7 18:42:00 發(fā)布:
謝謝大家的辛苦勞動 在工作中,我總弄不清楚一些專業(yè)詞匯的的意思,,這里給我一個很好的指導~~感謝大家~~就是圖片看不到 |
|
| 80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terrence 于 2006/5/20 14:27:00 發(fā)布:
要好好學習一下,好多問題以前忽略了... |
|
| 81樓: | >>參與討論 |
| 作者: iC921 于 2006/5/20 14:51:00 發(fā)布:
我暈。圖都全沒了! |
|
|
|
| 免費注冊為維庫電子開發(fā)網(wǎng)會員,參與電子工程師社區(qū)討論,點此進入 |
Copyright © 1998-2006 udpf.com.cn 浙ICP證030469號 |